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觉醒
前天的文章《清华劳东燕教授:天不怕地不怕,才是年轻人的本色》,有个高中三年级的小姑娘留言说:“好像(久)没有看到能让我眼眶湿润的文章了……当然一直在日常性关注“负面”性的news。但是真的好久没有遇到这种讲“青年的勇气”这个话题的文章了……这里一位17岁的青年。”
她还说,只用勇气来描述理想主义的青年还不够恰当。很多事情对于青年来讲,不应该是需要付出勇气、需要勇敢才会去做,而是作为责任,他们认为做这些事情是非常理所当然的,才是正常的。
同时,她还有一些隐忧:“我觉得我好假,本来打算说:没关系的,你这篇文章让我有点回到之前的状态,有了重新做自己的勇气。但是一想到我要和父母老师进行那种争吵,我又决定不再做了。”“不过我会守住一个底线的,我可以不说,但我觉得绝对不能说假话!这恐怕是,在思想、在人格、在状态这方面,唯一能看得起自己一点的行为了吧 。”
才17岁的女生,甚至还在青少年的范畴里,便已“在日常性关注“负面”性的news”,便因“青年的勇气”有所思考,我突然有些感动和欣慰。时常有人说00后太娇嫩,还没有独立思考社会的能力如何如何,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浑浑噩噩。毕竟,不是所有人都会沉睡,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迷茫,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觉醒!
作为一个比她痴长十多岁的90后青年,我觉得她已经很勇敢,拥有这种认知,就证明她能够坚守底线,非常难能可贵。我跟她说:“你才17岁,你的经历会丰富你的人生,你的思想也会日渐成熟。相信你的人生底色清醒而悲悯。我理解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,很多时候其实很无力,你不想和师长争辩,并不是你虚假,大概是抵触因为观念不同带来的争吵。我也不建议和亲友争辩,因为涉及三观的话题,并非一天两天能够相互理解。一定记住啊,不要和师长因为三观话题“闹翻”,自己心里明白就好,就像你说的自己内心守住底线就已经很棒。”
每个人的阅历、见识、受教育的程度都不一样。你想跟他“说明白”“讲清楚”,需要跨越的不是语言,而是语言背后的认知水平,以及决定认知水平的智商、教育、阶层、信仰等等无数鸿沟。
想起有学者说过,两德统一已近三十年,但德国东西部的差距依然非常明显。看起来两个地区的主要差距是经济,其实,那只是表象,而且,经济上的差距很容易弥补。最大的、内在的和难以弥补的差距在于头脑。如果对两个地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进行比较,你会发现他们根本就是两种人,西部人崇尚自由、独立和创新,而东部人则顺从、呆板和怀旧,这使得很多在西部行之有效的事情,在东部施行起来却举步维艰。尽管生活在相同的大环境中,但是某些根深蒂固的思想却被一些人绝缘,却对一些人产生深远的影响。
所以,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当下的大染缸里,但每个人的头脑却迥然有异。有的人被野蛮的风气熏染,至今执迷不悟;有的人被文明的思想启迪,努力清醒地活着。
小姑娘读了我的文章有所触动,并不是我的文字华丽,也不是文笔多好,比我写的好的大有人在,而是观念相合带来的共鸣,让她有所感怀。其实,不管是00后,还是90后80后70后60后50后,抑或40后30后,每个时代都有乌合之众,每个时代都有清醒之辈。
就像关注我这个公号的朋友,都是令我敬重的清醒之人,他们有的写文章,有的不写文章,但他们深刻的思想,独到的见解以及耿直的人格,总是使我备受鼓舞,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。我们都知道前路漫漫,幽暗坎坷,也布满荆棘,但为了追光,依然结伴在时代的沼泽地里跋涉。
下一代总会将上一代人的表现看在眼里:我们退缩,他们也就萎顿;我们坚韧,他们也会振奋;我们星光点点,他们就烈焰升腾;我们凛然慷慨,他们就澎湃激昂。不要让懦弱、胆怯和混沌成为我们的标签,以免被下一代耻笑和唾弃。
我也希望我的观点,能够给读到的朋友带来一点启发,虽然写的不深刻,也不精彩,但我期盼不管生于哪个时代三观一致的朋友,能够从我粗浅的文字中,寻到某些灵魂的共振。从而知道,在暗潮汹涌的时代,有人陪你一起穿行于漫漫长夜。
1950年,福克纳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说辞里说道:“我不想接受人类末日的说法…我相信人类不会苟且地生存下去,他们还能蓬勃发展。人是不朽的…人有灵魂,有能够怜悯,牺牲和耐劳的精神。”
我也想告诉每一个看到这篇文字的朋友,不必妄自菲薄,也不必失去信心,尽管很多时候我们心存悲观,但只要不丢掉希望,我们追求的光明便距离我们越来越近。希望我们每一个持守良知底线的人们,在巨大的荒诞和不确定中,找到坚守的勇气;在暗淡的时光中,牢牢把握住每一个爱与美的瞬间;在平淡无奇的生活里,依然有快乐前行的能力。
面对底层的不公,你也许不便发声,但请尽力转发,如果不能转发,但请点赞在看,如果不便点赞,但请不要嘲笑那些发声、转发、点赞的人们——不助恶,也是一种勇气。因为时代的发展,社会的进步,离不开那些默默努力的逆行者。
点击阅读往期文章: